查看武功县旅游地图 武功县地图全图——武功县地图全图高清版
新功能:点击武功县全屏地图,可以放大地图“全屏”查看哦!
武功县介绍
[] 区域概况[] 行政区划 2006年,武功县辖8个镇、4个乡:普集镇、苏坊镇、武功镇、游风镇、贞元镇、长宁镇、小村镇、大庄镇、代家乡、河道乡、南仁乡、普集街乡。[] 历史沿革 武功建县始于秦孝公十二年(公元前350年)。王莽新朝天凤二年(公元15年),改为新光县。东汉初,废入眉县。永平八年(65年),复置武功县。北魏太和十一年(487年)置武功郡。建德三年(574年),废郡设县。五代后晋时,置武功郡,后周改郡为县。金大定二十九年(1189年),改县名为武亭。元代复名武功县。 1949年5月19日武功解放,废保、甲制,设区公署、乡人民政府。全县划分为城关、杨陵、大庄、普集、薛固、长宁、贞元、魏公、三厂等9区,76 乡。9月将渭河三厂区(共5乡)划归盩厔县。1951年5月,将杨陵区湋河以北的上营、新寨两个乡,大庄区的南、北庙底、毛家嘴、赵家崖、王家窖5个村和贞元区的麻西寨两堡划归城关区。 1952年6月,将原71乡缩编为64 乡。1955年8月,县人民政府改称“县人民委员会”;乡人民政府改称“乡人民委员会”。将第八区(魏公)的贾晁乡划归第一区(城关)。1956年3月,撤区并乡,全县设城关、杨陵、普集三镇;上营、杜寨、李台、大庄、张寨、南仁、普集、薛固、北营、长宁、河道、戴家、贞元、蔚村、周村、牛台等16乡合并为7乡。1958年10月,成立人民公社,将7个乡改为7个人民公社,上游(城关)、红旗(杨陵)、跃进(普集)、卫星(薛固)、东风(长宁)、火箭(贞元)、中苏(苏坊)。同年11月,又将7个人民公社改设为武功、杨陵、普集、长宁、贞元5个人民公社,辖27个管理区。原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称生产大队。 1961年8月1日,武功县建制恢复,将原5个人民公社划分为14个人民公社,辖244个生产大队。1964年,将扶风县五泉公社的官村、周家村划归武功县杨陵公社。1965年4月设杨陵、普集、小村三个镇。1984年5月,撤销公社、大队建制,全县设三镇12乡,辖365个村民委员会(511个自然村),4个居民委员会。并改车站公社为北营乡;武功公社为武功镇;原车站公社的田家、桂家、东李家大、小堡和屈家划归普集镇;原薛固公社的仁村、成家、小村和薛村归小村镇。2001年11月,全县8镇7乡合并为8镇4乡,撤消原观音堂、薛固、北营三乡,分别并入大庄、小村、普集三镇。[] 旅游资源 武功县历史悠久,文物荟萃。古为有邰国之地。建县有2000多年的历史。位于关中平原西部,东靠咸阳,西连宝鸡。为唐太宗的出生地,苏武长眠之处。历史悠久,物宝天华。自古以来,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。据《史记》载,周民族始祖后稷曾出生在这里,世称武功,是中国古农业的发祥地,炎黄子孙的摇篮。城隍庙、苏武墓、教稼台、报本寺塔等,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 10 处,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 25 处。县境内不仅地面文物丰富多彩,且馆藏文物也极为珍贵,计 1800 余种,其中一、二、三级国宝 46 件。 1、城隍庙 |
上一篇:地形地图 | 下一篇:陕西省武功县5702中学2009届高三月考地理试卷 |